青海西宁,黑龙江哈尔滨,两个相隔近3000公里的城市,都选择了丁香作为城市的代言,正以紫色浪漫的形式,为游客送上五月最美的“香”遇。
“细叶带浮毛,疏花披素艳。”杜甫笔下这样描述柔弱素雅的丁香花。
1985年,西宁将丁香定为市花,1988年,哈尔滨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。这并非巧合,而是两座城市对同一种精神的共鸣——坚韧、顽强、浪漫。近年来,西宁、哈尔滨两个“丁香友好城市”互相引种,丰富丁香种质资源,人们能在青藏高原嗅到沁人芬芳,也能在松花江畔感受紫色浪漫。
在西宁市北山美丽园,大量市民入园赏花,环游青甘大环线的游客也选择在此留下记忆。古色古香的亭台旁,散步慢跑的步道侧,到处是花团锦簇的丁香。
这是4月30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北山美丽园内拍摄的丁香花。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
“每当闻到丁香花香,就知道春天到了。”这是很多西宁市民对丁香的理解。
西宁地处青藏高原,冬季高寒风大,春季干旱少雨,夏季紫外线强,一度“缺林少绿”。但是,严酷的自然环境从未阻挡高原古城人民对绿色与花香的追求。
西宁丁香的栽培历史悠久,据史料记载,今湟中区塔尔寺院内当时栽植的一株暴马丁香,至今已有630余年的历史,是西宁栽培最早的丁香。
“丁香喜爱阳光,抗逆性较强,养护成本低,适宜青海的土壤和温凉气候。”西宁植物园植物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林业工程师毛英说,经过长时间试验研究,在西宁栽植历史已有数百年的丁香脱颖而出,成为古城“增绿添彩”的首选。
这是4月30日在青海省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内拍摄的丁香花。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
目前,西宁市已拥有暴马丁香、小叶丁香、羽叶丁香等近百个丁香品种,种质资源达到103份,丁香苗木存量也大大增加,建成全国首个丁香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,成为我国丁香属植物资源保存数量较多、种植面积较大的城市之一。
“这是从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引进的丰年丁香。”研究中心内,毛英指着一棵足有1.8米高的丁香说,青海引进了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的紫水晶丁香、红翡翠丁香等,黑龙江则从青海引进了晚花紫丁香、暴马丁香等品种。
如果说西宁的丁香有着“高原英气”,那么北国冰城哈尔滨的丁香,也有“北疆傲骨”。当西宁已是满城披紫,香浸街巷,哈尔滨的丁香正酝酿开放。一场跨越千里的“紫色接力”正在上演。
20世纪初,俄侨带来的欧洲的“洋丁香”与本地品种杂交后,培育出重瓣的“哈尔滨紫”,紫色花枝与中央大街上的折中主义建筑相映成趣。
哈尔滨太阳岛上,一栋近百年的俄式别墅中飘出丁香的香气。走进独户庭院,墨绿色的栅栏,房檐下的锯齿木装饰尽显异域风情。店员端上一杯带有丁香图案拉花的咖啡,阳光透过窗棂倾洒下来,杯中的丁香随着光影摇曳,婉约动人。窗边的展示柜上,各类丁香元素的文创产品述说着这座城市与丁香的不解之缘。
太阳岛上的一间咖啡馆里洒满午后的阳光,带有丁香图案拉花的咖啡散发出诱人的醇香。新华社记者 张启明 摄
“我们研发了丁香元素的香薰、丝巾、餐垫、流沙杯垫,还有手绘丁香图案的保温杯。”黑龙江文旅创意设计产业协会会长陈嘉告诉记者,从文创产品到城市主题公园,再到第九届亚冬会主火炬塔“雪韵丁香”,哈尔滨人对丁香的喜爱,不仅融入生活,更渗透在城市的创意设计之中。
“丁香一开,整个城市都活了。”哈尔滨人爱丁香,甚至为它设立“丁香赏花季”、丁香主题公园,举办诗歌朗诵会、露天音乐会。
2025哈尔滨市丁香赏花季启动仪式现场。(受访者供图)
为迎接丁香季和春夏旅游季的到来,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专属打造的丁香主题地铁车厢5月1日正式与游人见面,将冰雪文化与城市特色完美融合,成为满载冰城浪漫的移动艺术空间。
整个车厢被盛放的淡紫色丁香花360度全景包裹,走进车厢内,乘客仿佛瞬间置身于梦幻的丁香花海,鼻尖似乎还能嗅到若有似无的馥郁花香。
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专属打造的“丁香”主题地铁车厢。新华社记者 张启明 摄
“‘尔滨’的浪漫我收到了!”游客纷纷记录下这开往春天的浪漫瞬间。
从高原到冰城,花香是共同的语言,当高原丁香遇上北国丁香,花香里藏着的,是人们对生活的热望——凡尘烟火在繁花中弥漫,静水深流的美好触手可及。
记者:汪伟、强勇、张玥
视频:张启明、张龙、王金金
策划:王黎
海报制作:张启明
新华社国内部、青海分社、黑龙江分社联合制作